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关注
浙江新闻客户端:不缺水的南浔为何要精打细算用好每滴水?今天召开的国家级会议来揭秘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1日   浏览次数: 

10月20日,由国家水利部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技术研讨会在湖州市南浔区召开。各地专家齐聚,将目光瞄准农业领域,探讨分享了各地在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的主要技术路径、做法特点、困难问题及建议。

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中国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水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左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属于中度缺水的国家。

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利用也不尽合理。去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使用水基本分为四大块:工业、农业、生活、生态。其中用水最多的是农业,占比达61%,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粗放、浪费用水问题在农业上普遍存在。虽然“十三五”期间经过努力,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36提高到0.565,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0.7到0.8。

农业这个用水大户,节水潜力巨大。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后,全国范围内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拉开大幕。目前全国各县区都在不断进行改革探索,其中北京、上海、江苏、浙江4省市已率先完成任务,这项改革也实现了从试点示范到面上整体推进。

南浔,就是试点里的其中一个。

其实,水网密布的南浔并不缺水。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该区水域面积95.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达44.16万亩,自古以来就是全省重点商品粮油及淡水鱼生产基地之一。

如何让每滴水流过的地方都能“生金”,成了当地人思考的问题。这些年来,当地通过完善农业水利工程体系、增设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加强农业用水终端管理、建立以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和农业节水奖补机制等各项机制,探索形成了平原地区水稻、经济作物、新型种养模式的农业水价改革模式,有效解决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农田水利工程“最后一公里”维养等问题。去年5月,南浔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经水利、发改、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和有关专家评审,成为全国首个通过验收的试点县(市、区)。 

南浔人意识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不是简单的价格问题,而是综合运用工程配套、管理创新、价格调整、财政奖补、技术推广、结构优化等多种措施统筹推进,这有利于从根本上破解农田水利工程“有人建、没人管”的普遍难题。

“据测算,三年来,南浔累计农业灌溉节水13%,约1.67亿立方米,灌溉费用下降10%至15%,减排氨氮30%、总氮10%、COD20%……”当天的会上,南浔区水利局局长孙国华和大家分享道,该区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是,机埠大部分为灌排一体,于是当地选定19片典型灌区58座机埠安装77套计量设施,并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统计分析全区农业用水量现状。同时,他们每年会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细化分解到各镇,镇级量化至改革行政村,最后村级根据作物种植结构核定到机埠,通过实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真正让节水效果看得见、摸得着。截至2020年,全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633,南浔正朝着发达国家的数据目标靠近。

其实,简单来说,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的就是推动农业生产用水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集约型转变,以此保障国家水安全,维护国家农业生产安全。眼下,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已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有关文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还在不断前进的路上。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Copyright Right©2008-2013 Powered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